29 10月 2016

《中國思想的兩大問題》

《中國思想的兩大問題》

傳統中國思想有兩大問題。首先,「中國思想為什麼開不出科學與民主?」或「中國思想為什麼開不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與此相關的第二個問題是「中國有沒有能開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思維方式?」或「中國有沒有哲學?」。個人的答案是「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9 Oct 2016

23 10月 2016

陳哲 CLM 與「網友行動平台」網友參加 2013 年民進黨主辦「113 人民火大 一路嗆馬」大遊行 反國民黨馬英九政府

2013 年 1 月 13 日民進黨主辦「113 人民火大 一路嗆馬」大遊行,陳哲 CLM 邀請網友參加「網友行動平台」隊伍。畫面中可見隊伍正走在仁愛路上,左方可見兩個「網友們‧台灣茉莉花革命‧Facebook 社團」看板,右方可見「網友行動平台」看板。

網友上街頭抗議馬英九國民黨政權有重大意義,陳哲自 2009年到 2014 年之間每次都能找到贊同陳哲觀念者組成隊伍,向社會展現網友力量,鼓舞其他遊行者,帶動宅男宅女走出家門。自 2014 年 318 學運之後,政治藍綠板塊已改變,陳哲將舞台交棒給年輕網友,不再揪團上街頭。遺憾,在街頭再也見不到任何網友相關社團,這對社會運動與公民運動是很大的損失。

「網友行動平台‧台灣茉莉花革命‧Netizens, take action!」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3 年 1 月 13 日民進黨主辦「113 人民火大 一路嗆馬」大遊行,陳哲 CLM 邀請網友參加「網友行動平台」隊伍。畫面中可見隊伍正走在仁愛路上,左方可見兩個「網友們‧台灣茉莉花革命‧Facebook 社團」看板,右方可見「網友行動平台」看板。
網友上街頭抗議馬英九國民黨政權有重大意義,陳哲自 2009年到 2014 年之間每次都能找到贊同陳哲觀念者組成隊伍,向社會展現網友力量,鼓舞其他遊行者,帶動宅男宅女走出家門。自 2014 年 318 學運之後,政治藍綠板塊已改變,陳哲將舞台交棒給年輕網友,不再揪團上街頭。遺憾,在街頭再也見不到任何網友相關社團,這對社會運動與公民運動是很大的損失。

電影《謊言迷宮》(Labyrinth of Lies)

二戰後 西德 不願面對納粹真象

Besatzungs-Politik

電影《謊言迷宮》(Labyrinth of Lies)

自由談》謊言迷宮中的警棍大叔


最新電影《謊言迷宮》描寫二戰後十三年,曾在奧茲維辛集中營毒害上百萬猶太人的德國軍人依舊逍遙法外,一位檢察官發願查明真相,卻被長官訓斥:「這會是史上頭一次,一個國家指控自己士兵的戰時行為,你是要所有年輕人都去質疑,自己父親是否曾是個謀殺者嗎?」他傲然回應:「是的,我正是這麼想,我要讓一切謊言和所有沉默…到此為止。」
奉命作戰的軍人與屠殺婦孺的屠夫,不應畫上等號。沉默卻是在包庇罪人、縱容罪人,德國有了良心檢察官,真相才能大白、民族才能重生。台灣連兩年前的警棍大叔都查不出來,從何清查歷史懸案?
《謊言迷宮》中堅持辦到底的檢察總長說了一句名言:「隱瞞真相才是毒藥,毒害我們尚待茁壯的民主。」執行公權力的員警理應尊重,逾越分際的暴力大叔才是焦點,誰在夾纏?誰在打混?( 藍祖蔚)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71699

最難的是,面對自己──我看《謊言迷宮》

想想論壇 廖志峯
發佈於 3 月 18, 201
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暴行,是輕易地否認與遺忘。──《謊言迷宮》
當我們說著轉型正義時,很容易就想起德國,想起像墓區般的柏林猶太受難紀念區,和一如密閉囚室的柏林猶太博物館,充滿著肅穆,以及逼人的窒息感。對於首次造訪柏林的人來說,你不由得對這樣的自省舉措,肅然起敬,因為揭人之惡是相對容易的,難的是面對自己的錯誤。然而,這ㄧ切是如何開始?德國人是在甚麼時候決定面對自己的過去和罪行,以具體行動向受難者懺悔?可以肯定的,決不是從戰敗後投降開始。
電影《謊言迷宮》(Labyrinth of Lies)就在敘述這段緣起,看過不少納粹集中營的故事,也看過為納粹執行人體實驗的門格勒醫生故事,但是,直溯轉型正義源頭,除了美國導演斯利坦‧克雷默執導的《紐倫堡大審》外,幾乎少有聽聞,雖有《帝國大審判》,說的則是1933年的白玫瑰運動,這部由德國人角度拍的電影,可說意義深遠。很多人都知道「紐倫堡大審」這場世紀大審判,從1945年到1949年,來自美英蘇法的法官在德國紐倫堡會審,對犯下滔天罪行的納粹戰犯以及相關組織,進行12次的公開大審判,寫下世紀記錄。但審判之後,納粹的罪惡完全清洗了嗎?還有什麼世人不知的罪行和共犯?
《謊言迷宮》電影海報(Fair use)

二戰後的德國社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好像再也沒有納粹;而現實生活裡,則完全抹除了曾有的悲劇事件,老一輩人不提起過去,而年輕一代,則不知過去,這種短暫合諧的假相,就像在薄冰上行走,一不小心就會碎裂滅頂。電影就從這個脆弱的糖衣切入,以一個劫後餘生的藝術家,一次路過一間小學,驚見過去在奧斯威辛擔任近衛隊隊員的人,戰後竟化身為小學老師,從事春風化雨的工作說起⋯⋯。
今日,幾乎人人都可輕易說出「轉型正義」這個語詞,但其實,從來都不容易。電影就在揭示這個過程,透過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年輕檢察官,一步一步逼近歷史的真相,但也一次次遇到更多的阻力,最後還在龐大的資料和巨大的悲劇中迷亂起來,找不出真正要追溯的源頭。過程裡最大的挑戰是,即使希特勒死了,但納粹就消失了嗎?在一個龐大的國家機器中,難道沒有納粹勢力的殘餘?劫後餘生的人,因為太過恐懼和傷痛,不願提起過去,歷史的教科書中,更無隻字片語的記載,正義深鎖在檔案室中。年輕世代沒有人知道位在波蘭的奧茲威辛集中營,是600萬猶太人的焚場,大多數歷經戰火的人,想忘了自己曾目睹或參與的罪行,就像電影中說的︰酒酣耳熱、裙襬飛揚,這個國家只想糖衣粉飾,卻不想知道什麼是真相。正因為不知將面對的真相是什麼,熱血的檢察官第一次進到龐大的納粹檔案室中,他震懾住了,他該從何開始?他可以理出什麼?而他得到的忠告僅是︰這是個迷宮,可別在裡頭迷失了。
德國司法史上最大的審判,「奧斯威辛大審判」於1963年展開,歷經20個月的審判,終於定審,在審判之前,還經歷了五年的蒐證調查,如果不是一個有正義感的檢察官,在一個要還歷史公道的總檢察長的全力支持,這個令人髮指的種族集體殺戮罪行,不會為世人所知,也不會有後來成為範式的轉型正義。換句話說,如果司法系統正屬於這個罪行的共犯結構,轉型正義則無從彰顯。
奧斯威辛集中營入口處(圖片來源:由Logaritmo,公有領域)
電影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娓娓道來,重點除了在追尋歷史的真相,也在顯現人性的脆弱和掙扎,即使是促成這個歷史翻轉的檢察官,他的父親也曾是納粹的一員,沒有人是完全清白的,這正是轉型正義中最糾結難解的部份,也是困難之處,卻也正是電影最引人反省之處︰如何面對自己的罪惡?
這部電影在這個時間點上在台灣推出,相信會讓觀影者有更深的共鳴,國別族群的差異,在人性的面前,完全泯除了界線,只有真誠面對歷史的錯誤,才有真正和解的可能,繼續往前走。德國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即便如此,還是很難完全做到的,拍這部電影的導演朱利歐里加雷利,是義大利裔的德國公民,而這部電影在德國以外的廻響,更勝德國,真是耐人尋味。不管如何,對於台灣來說,都值得參照,而轉型正義,還有一段路要走。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270

Wiki


22 10月 2016

《幸福快樂是什麼?幸福快樂的定義》

《幸福快樂是什麼?幸福快樂的定義》

Happiness、幸福、快樂、pleasurefun、爽等現象相近也有些微差異,它們的核心內容可能都是幸福快樂。幸福快樂是人感性的滿足或人性需求的滿足;感性與人性在此皆指人的動物本性。 

「感性、理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2 Oct 2016

宗教止於智者

宗教止於智者。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17 Sep 2016

《人生是苦還是樂?》

20131019 Facebook「陳哲 CLM」帳號上的一篇發文如下:

《人生是苦還是樂?》

人生是有很多苦痛的時候,但是也有快樂的時候,一般人的感受是有苦有樂。佛教以生老病死界定人生。四勝諦為佛教教義的核心,四勝諦以苦諦為起點,即人生是苦的。基督宗教並不認為人生根本上是苦的。這兩個宗教可以去辯論。

人生是苦還是樂的標準原本是很難訂的。但是,人生最後會被死亡結束。而個人認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生命或靈魂在死後還存在,死亡就是完全的滅絕,所以,死亡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與死亡相比,在世時人至少還活著,至少我還在;與死亡對比,個人認為人生是快樂的。人生是快樂的,死亡或死後是絕對的痛苦。

人生是快樂的,佛教卻說人生根本是苦的,要人放棄這個人生,基督宗教也忽視此生,只把此生只當作到彼岸的工具,這兩個宗教就是在摧毀我們唯一擁有的人生,我們唯一的快樂,這兩個宗教就是對人生最大的破壞者。

所有的宗教都不長進,知識不斷在進步,宗教卻持續兩三千年前錯誤的知識,故步自封、自滿自得、不知長進。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013 年陳立民(陳哲)名片上所印製之自創的幾個命題

2013/4/2 陳哲在名片的反面印製自己創作的五個命題,其中的前三個與本部落格題旨有關。

「台獨蟑螂」陣營在九月與十月對陳哲 CLM 的網路攻擊

10 月 21 日晚陳哲 CLM 在半小時內被攻擊兩次,猜測是來自 20 日剛出獄那位「台獨蟑螂」的陣營。一次是 FB 被要求重新登入,另一次是在 Yahoo 的 E-mail 企圖被登入。下為二截圖:




下為二截圖:
【 蔡丁貴、自由台灣黨、公投盟陣營七日內在網上對陳哲的「闇黑」攻擊 】
9 月 29 日晚在「收件匣訊息」有人傳訊息給陳哲,說是收到有人「盜用」個人大頭照製造的 Yotube,傳訊息的人說恐是病毒。「歷來公開與暗中攻擊陳哲的人都是來自蔡丁貴、公投盟、自由台灣黨陣營」,自 2009 年始主要已有三波,相信這次也來自這些人。個人在本月 23 日已貼出,個人當日兩次被檢舉的截圖。今天 29 日知道還有這種 Youtube,個人也沒興趣知道內容。政治攻防應該光明正大,檢舉與「盜用」個人大頭照搞 Youtube,水準實在太低。

個人自 2009 年始受到蔡丁貴、公投盟、自由台灣黨陣營的攻擊,公開的不談,「暗中」的攻擊包括幹掉個人一個 FB 帳號、嗾使不知情者搶奪個人兩個社團、從某外國首都搶奪個人帳號、檢舉個人數次、這次 Youtube 等。這些人的水準從個人受到的「闇黑」攻擊可知。

個人的狀況,民進黨現任桃園市市長鄭文燦最清楚,他看到個人時會主動呼「陳哲」名,他暱稱個人為「看板達人」。約三年前個人參加民進黨主辦的研討會,發現中央黨部半數以上的黨工認識個人,倒是個人只認識幾個,他們對個人很客氣。所以,蔡丁貴「闇黑勢力」攻擊個人的事,「民進黨中央黨部已很清楚」,但一般綠營不知。



蔣經國99週年?

蔣經國


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 死於1988年1月13日下午. 鄧小平說:“可惜經國死得太早了”. 但這卻是台灣人的幸運.


有人說當時和現在時代不同, 當年有獨裁白色恐怖的必要, 這說法實在莫名奇妙. 當時蔣全權, 卻容忍人吃, 甚至製造人吃人.


勞工退休拿不到退休金


沒有健保, 但政府公賣菸酒, 不照顧人民身體




大學生少, 因為教育經費少. 許多中高齡沒有唸過大學的人現在日子過得很苦, 這些人應該找蔣經國算帳, 當年



黨產時代,



戒嚴時代



殺江南



不但買票, 而且作票



罵政府, 警察打你








2012 年陳立民(陳哲) 在最接近總統府處抗議馬英九總統

2012 年 520 馬陰連任就職日,總統府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集會遊行管制區達 22 平方公里,陳立民(陳哲)帶一群網友深入管制區,到達距離總統府最近的衡陽路口鐵絲網拒馬前抗議。警察嚴重警告個人,並數度威脅舉牌,陳哲最後請網友二人一組站在十字路四角以不違反集遊法三人的規定,但堅持不退。從上午九點到中午十二點就職典禮期間我們都在該處,我們是當天距離總統府最近的團體。照片中陳立民(陳哲)個人在衡陽路與重慶南路口執「反一國論」標語畫面,拒馬後有數十名警察,背後約 100 公尺遠即為總統府。此照片為徐正成先生拍攝。

21 10月 2016

《中國沒有哲學 之二》(搜尋中國有沒有哲學與中國沒有哲學)

《中國沒有哲學 之二》 


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觀念是天人交感或天人合一,個人認為這只是人天生感性內容的對外投射,沒有客觀意義。哲學必須是理性的,只有理性才可能達到客觀性;故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

「理性、感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製卡 21 Oct 2016


下為三個月前個人發表的類似見解:

中國沒有哲學 之一

中國有沒有哲學?中國只有思想,沒有哲學,因為哲學必須是理性的,而中國傳統的儒道釋理論基本上只是感性的;此處所謂的「感性」是指人天生的動物本性,或人生下時配備的軟體程式。

「理性、感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3 Jul 2016

近日在 Facebook 一位香港朋友處留言:你們談到李天命與梁燕城,個人雖在台灣也知道二人。1970 年代以來「新儒家」成為台港中國「哲學」領域的主流,個人常在台港新儒家雜誌裡看到二人談哲學與中國「哲學」,個人一向不敢苟同。現在習近平在中國文化裡有「獨尊新儒學」的趨勢,這如同董仲舒的「罷拙百家獨尊儒術」,將是哲學界「學術自由」的一場浩劫。

台灣哲學界長期以來就有少數人「中國沒有哲學」的說法,當然哲學界絕大部份的人都反對。個人興趣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的歐美哲學,本對中國「哲學」興趣不大,想讓它自生自滅。現在面對台港中哲學界的「學術自由」受到威脅會混淆,個人重新拾起「中國沒有哲學」的說法。個人認為,傳統中國思想並未達到哲學的程度,證據是「中華文化未開出科學與民主」。牟宗三先生的成就很大,個人也很尊敬他,遺憾,也將反駁他。批評者說個人是「極端」,也可,總是現在台港哲學界還有「學術自由」,大家比論證。個人的立場是笛卡兒、休姆與康德等的哲學,個人稱為「理性哲學」。

18 10月 2016

《「忘名不忘面」現象的解釋》

「忘名不忘面」現象的解釋》

這是個人人都有的經驗,有時我們碰到一位許久未見的人,看到人知道看過,甚至曾有些交往,卻想不起對方的名字。對於這種經驗,大家都接受這是記憶力的與記憶力衰退的正常現象之解釋,也不再追問。個人問:「為什麼對方容貌的記憶沒有一併忘記?」進而個人在此「忘名不忘面」或「識面不識名」現象中,發現有視覺記憶能力與語言官能記憶能力不同步的狀況,因而認為二者各有獨立的或部份獨立的記憶系統;至於此二系統記憶能力的比較,視覺的記憶能力明顯強過語言記憶能力。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18 Oct 2016

15 10月 2016

陳哲與蔡英文唯一的合照

陳哲與蔡英文唯一的合照

自蔡英文 2008 年擔任民進黨主席之後,因為個人認為她的路線和個人的相符,故一路相挺。蔡英文的造勢活動個人常到,並在場舉「看板」幫助文宣。個人有許多機會與蔡英文合照,但從未爭取過這些機會,這張是個人唯一一張與蔡英文的合照。

原來蔡英文 2012 年總統大選失敗後,她蔡英文自己編了一本記錄選戰的照片集,書名《一直同在. Together Forever:我們和小英一起走過的旅程》。在該書中陳哲在一造勢場高舉自創「小豬感動天」標語的照片,被列為整場選戰收尾照。「小豬感動天」是選戰末期「三隻小豬」運動中,個人的創作,上主流媒體數十次,也讓台灣數百萬人知道。在 20121015 該照片集簽名會上,蔡英文邀請在照片中出現的人到場與她合照,現場好友幫陳哲拍下了這張照。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台灣邁向普世價值文化 vs 中國嗜文化如嗎啡》

《台灣邁向普世價值文化 vs 中國嗜文化如嗎啡》

鄧小平提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中國特色」實際上只是民族主義與專政的遮羞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共政權合法化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習近平不走民主改革的正路,反將「中國特色」深化為「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把民族主義或民族「文化」當成政治救命的「嗎啡」。這其實還是在走清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老路,清國最後亡國。中國富強問題的癥結其實五四運動時陳獨秀已點出,他提出「中華文化開不出科學與民主」的命題,就是換文化之「體」。可惜他與後繼者對此未能深入探討。

既談文化,要問:「什麼是文化?」個人閱讀過數十則中英德文「文化」定義,個人都不滿意,自行對「文化」作如下定義:人類歷史產物中,那些達到普世價值或具普遍效力的部份為舉世接受,這些升級為「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那些未達普遍性標準之歷史「殘留」中的某些部份,該民族的人「感性上」對這些難以割捨,且視為「自我認同」與其社會的集體特徵,這些部份就是「文化」。

基於人「感性」與「認同」的本性,對己身親炙的文化難以割捨,但它是否卓越需事實佐證。人類幾大古文明中個人認為只有歐洲近現代文明具客觀價值,事實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自然科學興起、工業革命、民主革命等歷史階段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大的成就,也成為當今全球的主流。在上述一般史家分期之外,個人認為還有一個「社會科學的興起」階段。自然科學的重要性不需解釋,根源於近現代歐洲之「社會科學」的威力在今日中國最明顯:自從鄧小平採行「資本主義經濟學」之後,中國經濟一飛衝天;反之,中共「拒絕」採行「民主政治學」的「代價」是中國近年花在高壓統治「維穩」上的費用高到超過國防經費,結果中國社會還是處於爆炸邊緣。可見「當代社會科學」的威力。「中華文化開不出科學與民主」;反之,近現代歐洲開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燦爛花朵,是人類史上最有價值的文化。

中共不能放權,嗜文化如嗎啡成癮,終將自斃。台灣近三十年已建立起「台灣民主主體性」,不但具台灣主體性,也已開拓出理性客觀精神,可擺脫中國糾纏。人的「感性」與「認同」本性不會消失,因此台灣主體文化必然在各處扮演角色。但「文化只是差異,差異不如優異」,台灣更要走上「普世價值與普遍效力知識」的優異道路。譬如在與各國比較時,比受教權、國際人道救援、城市美學、運動休閒環境、棒球等具「普遍價值」的東西,這些其實要比抬出文化特色更吸引人民,也更有益於整體社會。推及自然科學,譬如比醫學成效不比中西醫。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在兩岸部份,普世價值道路也是我們幫中國人民指出「中國往何處去?」的方向。

「文化理論光譜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15 Oct 2016

12 10月 2016

《 康德的理性概念在道德哲學中比較清晰 》

康德的理性概念在道德哲學中比較清晰

動物有智能,人作為一種動物也具有動物性的智能,雖然人的動物性智能遠超過其它動物的。「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人除了動物本性的智能外,還有理性。但是,要分清人動物本性的智能與人獨具的理性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康德的 “Verstand”,英譯 “understanding”,個人認為是「人類動物性智能」,個人譯為「智能」或「動物性智能」。康德本人未能清楚分別「智能」與「理性」。

動物有智能,但無道德觀念。因此在道德學中比較容易區分理性與人的動物智能;同樣,在康德的「實踐理性」中我們比較容易了解「理性的性質」。反之,在知識論中或理論哲學中要區分開人的動物性智能與人的「思辨理性」是比較困難的事;這是問題本身的困難性,也是康德的困難。個人認為區分康德廣義的智能與狹義的智能是必須的。

康德的理性與智能始終在糾結中。康德超過其他哲學家很多,因為他已使用理性與智能兩個主要名詞,或加上 “Urteilskraft”(判斷力),他已用了三個主要名詞,去區分人所具的不同智力。

現代科技創作出人工智能(AI),但人工智能(AI)無感情。人有感情,人的感情個人認為屬於人的動物性,且人的動物性智能深受感情的影響。從人的標準去看動物,個人認為動物的感情與智能無法分開。

「理性、感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2 Oct 2016
20161012

01 10月 2016

《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

人的一腦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這想法可能來自感性室,也可能來自理性室。更麻煩的是,感性室與理性室對於同一件事常常都有想法且相互干擾,這造成後果之一是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確定感或真實感不足。

生死是被干擾很嚴重的領域。我們表面上分得清生死,但實際上混淆它們,這種混淆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的感性無法暸解人會死,遂以為死亡不是絕對的滅絕,遂以為死亡只是一個過渡,遂以為此生不是真實的人生而寄望於死後的另一個真實生命。「人生如夢」的感覺就是生死被干擾的現象,它是人無法牢牢地把握人生,生死的界限不明,以及以為死後有另一個真實生命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於感性與理性有深入的瞭解,就會知道這個人生是真實的,知道死亡是絕對的滅絕,知道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實際是不存在的,知道要緊緊把握這個唯一的生命。


「理性、感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30508 已在網路發佈 今  20160930 製卡


上截圖為搜尋「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是生死界限模糊與宗教產生的主因之一」,結果前三名皆個人的發文,其中第一名為個人發文之分享。



上為本文於 20130508 發表於 Facebook 個人的「CLM 海德格哲學世界論壇」專頁的截圖。

《人的理性瞭解死亡 但人的感性無法把握死亡》

人的理性瞭解死亡 但人的感性無法把握死亡》

人腦是一腦有二室,感性室與理性室。當我們對事情有想法時,要瞭解是從哪一室產生的。對於死亡,人的理性是瞭解的,但人的感性把握不住死亡或無法瞭解死亡。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已於  20141019 在網路發佈 今  20160930 製板



上二截圖為搜尋「人的理性瞭解死亡 但人的感性無法把握死亡」,結果見到前五名與第九名皆為個人的發文,第十名則為對個人發文之分享。



上為本文於 20141019 發表於 GooglePlus 個人「文化理論光譜研究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帳號的截圖,即為上搜尋的第九名,上第十名則為本文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