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5月 2018

《數字的英文單字學習法》

《數字的英文單字學習法》

學英文的數字,在學「個、十、百、千」時沒有問題,但當學到「萬」要寫成“ten thousand”時,可能會問:英文為什麼沒有「萬」字,而要用「十個千」來講。繼續學下去,直到百萬才有專屬的字,然後是十億與一兆。有些人可能會懷疑英文在數字方面的字是不是沒有規律。

我們按一般寫法寫出一個數列,如“1,000,000,000,000 ”,再看,就會注意到“thousand”, “million ”, “billion”“trillion”這四個字的位置剛好在各個逗號前。於是我們發現,英文除了「個、十、百」較小額的數外,凡有文字的數額都正好是各標點前的那個數額。因此,數字的英文有規則可循的。用「次方」或「冪」表示,「千、百萬、十億、兆」的標示法就是“10³,106,109,1012

中文在數字方面也有規則嗎?這要以「億」、「兆」兩個數額為起點,發現它們之間差四個數位,據此,再往前推四個數位,也有字,是「萬」,於是我們發現中文傳統是每隔四數位有個字,如“1,0000,0000,0000 ”

比較中英文在數字上的寫法可說,在「個、十、百」這些較小額的數目方面,因為常用,都有文字;在比較大數目的文字方面,「英文是每隔三位數造個字,中文則是每隔四位數造個字」。為什麼中文會比英文多個一個位數呢?因為中文造出了「萬」這個字。

因為「英文是每隔三數位有字」這個規則,使得“thousand”一字變成最常用到的。英文“thousand”可用“k”字表示,“k”“kilo ”的縮寫。“Kilo”用於重量時 one kilogram=1000 grams,用於長度時 one kilometer=1,000 meters,都是「一千個」小單位(公克、公尺)等於下個較大單位名稱(公斤、公里)。計算耗電功率的單位是「瓦() (watt),比它大一級的單位,按照前面造字的規則推論,可以想像是表達「一千個瓦」的字,“kilowatt”,中文為此字造了「瓩」的新字。長久以來新加坡人以中文講「兩萬」時,不講「兩萬」而講「二十千」。

不是學自然科學的人大概二十年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發現了一個新詞「奈米」 (nano),知道它是個極短的長度單位,但多短則不知。如果徹底了解「英文是每隔三數位有字」的規則,就可猜測它應該是某個有文字的數額。確實,“nano ”的原義是 “billionth”( “one billionth”),也就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長,或 “10-9。當我們對英文的理解增加時,對其他領域事物的理解也會增加。

「理解英文文法 三次元英文文法 金字塔文法 CLM Understanding English Grammar」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5 May 2018



《“Teacher” 一字不能作稱呼詞》

“Teacher” 一字不能作稱呼詞》

在台灣的英文教室裡學生幾乎都稱老師為“teacher”,這是錯誤的。“Teacher”一字在英文裡是職稱或職業意義的字,比較接近中文的「教師」,而非「老師」。它也不能用作稱呼詞。

在英美國家學生對老師「正式」的稱呼方式,對男老師是“Mr. + last name”,對女老師是“Ms./Mrs./Miss + last name”,例如稱“Mr. Jones”, “Ms. Brown”等。雖然可聽到“Teacher + first name”的稱呼,例如“Teacher Susan”,但這究竟是“informal English”(非正式的英文)或幼童的稱呼法,還是要先掌握“formal English”(正式英文)的用法。

“Mr./Ms./Mrs./Miss”在英文裡作為對成人一般性稱呼,已具待人接物上應有「禮貌」的含意。教授、博士與醫師因為在英美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特別的享有“Professor”“Doctor”的稱謂,如“Professor Thompson”“Dr. Smith”。至於老師,沒有教授、博士與醫師那麼偉大,在「用字」方面被歸為使用一般稱呼的。

有些英美語系國家的人來台灣教英文,台灣人對他們說我們稱呼教師「老師」是比對一般人更尊敬的含意,有些外籍老師也接受了這種“teacher”的稱呼。他們對「語言學」的知識不足。語言必須根據母語國國的使用法;因此,不止字要是英文,用法也要照英文的約定。再者,“Language is conventional and determined by culture. (語言是約定的,語言是歷史文化的產物。)” 因此,語言的合理性或邏輯性只能講到某種程度,再過就是沒道理可講。語言的本質就是這樣,不要跟語言講邏輯,語言是“arbitrary”(任意的、獨斷的)。按照“teacher”一字在英美使用的習慣,它就是不能作稱呼詞用;約定是獨斷的。

華語(或中文)世界的人聽到稱呼老師“Mr./Ms./Mrs./Miss”時,會覺得對老師不夠尊重,甚至有些華語世界的人認為只有華人才有「尊師重道」的傳統。這是不了解語言現象。的確,英美國家師生關係比較平等、教學方式也比較民主,但英美的學生也是被教導要「尊敬老師」的。因此觀察會發現,雖然學生以“Mr./Ms./Mrs./Miss”的字稱呼老師,但在語氣、腔調、態度上比對稱呼一般人時更有禮貌、有敬意。

當英語社會要表達對老師較高的尊敬,但又認為他們沒有教授、博士與醫師那麼偉大時,在文字、文法工具用盡時,社會改在語氣、腔調、態度上找出路、做區隔。以上是把難解的語詞使用法做推理解釋的嘗試。

總之,語言的規則要儘量講通,也要儘量理解語言,但要知道「語言本質上不是邏輯的」,Language is arbitrary, conventional, and determined by culture. 當前面英美語系外師講不出所以然時,他們應說「我們就是這樣用的,這個字就是這樣約定使用的」,而不應被台灣人的道理說服。

「理解英文文法 三次元英文文法 金字塔文法 CLM Understanding English Grammar」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5 May 2018

17 5月 2018

《提出「英文文法規則 why 的問題」與「英文文法層次」的可能性》與《數字的英文單字學習法》

《提出「英文文法規則 why 的問題」與「英文文法層次」的可能性》

英文文法書個人認為都只講「規則」,不講「為何規則如此?」。每本文法書都一樣,即使英文本的文法也一樣。如果也能講出文法規則訂立的理由,回答規則 “why的問題,就可能發現「文法是有層次的」,這就是增進理解。理解得越強,就越能正確使用,忘記該文法規則的次數就越少,甚至還有觸類旁通的機會。雖然語言是歷史的產物,不是都有道理的或言之成理的。

先舉個單字的例子。英文數字的文字要怎麼學才能簡單易記?譬如 “million” 一字,如果背下它是「百萬」就結束,就只得繼續硬背其他的數字。這種硬背的學習方式困難,也會錯過許多觸類旁通的機會,譬如,薪水 “22K”、「奈米科技」等。如果還能比較中文裡數字的命名,理解還能有層次。怎麼學英文的數字?

文法的一例。英文裡有些形容詞是從現在分詞與過去分詞來的,譬如 surprised, surprising, interested, interesting, bored, boring 等字。文法書說這是現在分詞或過去分詞作形容詞用;再將同一字動詞字源的做一分別,譬如說 “interested” 一字是主詞自己感到興趣的,“interesting” 是讓人覺得有趣的,就結束了。個人與一般文法專家、語言學家不同,個人受過語言哲學與認知心理學的訓練,認為這還可以深入,還可以問 “why” 的問題,在這裡甚至可以釐清「文法的層次」。 

「理解英文文法  三次元英文文法次元英文文法 金字塔文法 CLM Understanding English Grammar」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7 May 2018
20180517

《數字的英文單字學習法》

學英文的數字,在學「個、十、百、千」時沒有問題,但當「萬」必須寫成 “ten thousand” 時,可能會問:英文為什麼不像中文有「萬」字,而要講成「十個千」?繼續學下去,直到百萬才有專屬的字,然後是十億與一兆。可能會懷疑英文數字的字是不是沒有規律。

......

12 5月 2018

《海德格與近現代歐洲「理性哲學」》

海德格與近現代歐洲哲學》

海德格是個觸角敏銳的人,所以「一般人」看他的《存在與時間》與後期一些短文能起共鳴。但個人認為,他的著作基本上是屬於「感性」的東西。

個人認為歐洲「哲學」自笛卡兒起才走上「理性」的正途,康德更建構出基本的「理性」哲學架構。「理性」這個概念要從「人是理性的動物」這個命題去理解;在此命題中「理性」是人所獨有的;與人的「理性」相對的是人的「動物性」,後者個人認為就是「感性」,也可說是人天生配備的「軟體」。個人認為「哲學必須是理性的」,因為「只有理性能區別真實與虛幻」與因為「只有理性才可能達到真與善」。笛卡兒開啟的歐洲哲學個人稱為「理性哲學」,個人甚至認為,嚴格地說「只有理性哲學才是哲學」,也因此認為歐洲在笛卡兒之前並沒有純正的哲學。

海德格在弗萊堡(Freiburg)大學本唸天主教神學,後改唸哲學,他唸哲學系的時間很短,憑藉著聰明以及對於非「理性哲學」傳統的知識很快拿到學位與教職。

德國自康德開啟了德國「理性哲學」的傳統,對此了解不深的人會感到沉悶,海德格一反德國傳統,偏重感性,又能著作立說,因此在學界與社會獲得了些名聲。但可惜他在哲學系受到的德國哲學或「理性哲學」的訓練不夠,分不清理性與感性,因此他雖有能力將所感「系統」地整理成一個他所認為的哲學,甚至質疑理性,但他的「系統」並未達到近現代「哲學」的要求。海德格思想在德國大學的哲學院裡一向不受重視,頂多被視為德國哲學的一條支流。個人認為,海德格還屬於笛卡兒以前的歐洲思想;「海德格不是哲學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2 May 2018
20180512

04 5月 2018

【「陳哲1人vs竹聯幫與統促黨80幫眾」:江湖黑道竹聯幫2010年以中華統一促進黨為名「初現」街頭政治抗爭,當時沒人知他們會達到什麼程度的暴力】

警政署為淨化選前治安,三月底起實施全國大掃黑,檢肅治平對象,淨化選前治安,其中包括中華統一促進黨(統促黨)與竹聯幫成員。他們假政黨活動為名,在許多政黨活動中製造暴力衝突。警政署曾說,有幫派假藉人民團體名義,以人權包裝介入群眾事件,假集會之名,行破壞人權自由之實,擾亂社會秩序的不法行為。

中華統一促進黨(統促黨)與竹聯幫「第一次」介入台灣政治是 2010 年三月三十一日與四月一日,在桃園大溪鴻禧大溪別館的海基與海協會第二次協商 ECFA 會議的場合,當時白狼張安樂還因案滯留中國不敢回台灣,隔海指揮幫眾展示他在台灣街頭的實力與暴力。因為是中華統一促進黨與竹聯幫「第一次」介入台灣政治,當時沒有人知道他們會暴力到什麼程度。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民進黨民意代表等在現場抗議很激烈,蔡英文主席在電視上看到認為不宜,大概是不和她溫和理性的路線,下令民進黨黨員撤離。同時竹聯幫白狼張安樂在中國看到,就下令竹聯幫與統促黨到大溪兩會現場聲援中國海協會。

蔡英文與張安樂的命令個人當然都不知道,大約中午時分個人趕到兩會現場。整個下午時間只有少數綠營或獨派人士在場,人員來來去去,少時現場大概五人,多時十幾人。中華統一促進黨與竹聯幫大概五十人,較晚到。警察把兩邊人隔開,現場有時會有些小衝突。陳哲整個下午在場,背貼「台獨份子」,並以「拒統陣線」之名在現場展出「拒統」、「統一是不道德的」等抗議看板


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當選總統,直到 2014 年太陽花運動是台灣民主與人權「最危險的時代」,個人都在台灣最危險的街頭與國民黨抗爭,這件事是 2010 年發生的事。這幾年是個人的「實踐哲學」或個人「哲學的實踐」時代。

上為四月一日自由時報照片,照片中前一日現場唯一抗議人士陳哲執自製的「統一是不道德的」看板即在鐵絲網拒馬前置放「拒統」看板,右方警察正要移走個人看板。現場沒有什麼抗議人士,所以警察與記者都聚焦於陳哲。(自由時報20100401)


上兩張照片中,一張是陳哲與警方據理力爭,可看到警力強大。另一張陳哲展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自製的「拒統」等 20 張看板

四月一日蔡英文繼續禁止民進黨員到場抗議,陳哲還是不知此事。現場的獨派只有陳哲等三人,現場大批媒體和我們都傻眼。九點整 ECFA 會議開始時,陳哲邀請這兩位平時在抗議國民黨場合就認識的朋友,以陳哲創作的看板為訴求,合拍了幾張抗議照片,下面四張可見當時我們三人的照片,陳哲著綠色上衣,背貼「台獨份子」







上兩張為四月二日蘋果日報. (20100401)
不久九點多時中華統一促進黨與竹聯幫大批到場,約八十人。他們看我們不順眼,帶頭老大搶走我一張「統一是不道德的」看板。現場氣氛劍拔弩張,雖然有警力隔開。整天時間,三不五時會來幾位綠營人士,常常現場只剩陳哲一人。現場媒體、情治人員所形成的氣氛是人單影隻的獨派會不會退?陳哲在現場是有些恐懼的,因為不知他們在街頭要暴力到什麼程度。陳哲在現場認為,絕不能給獨派漏氣,要讓台灣人看到獨派是勇敢的人,陳哲絕不退,整日在場看館展出的約 20 個抗議看板。陳哲在獨派陣營屬於溫和理性型,一向對台獨的主張是少說多做。但當時感受到不同情況,台灣統獨的舞台就在現場,個人必須讓全台灣人看到獨派的勇氣、骨氣,因此一反常態在背上貼上「台獨份子」大字。當時個人心情是有些悲壯的,充滿對台灣人命運與時代處境的感受。當時的氣氛表現二日下面網址蘋果日報這張照片。第二天傍晚兩會結束,陳哲離開時,連續兩天在場監督的各情治單位現場指揮官都來向陳哲勇敢不退致敬。幾年後有一天個人碰到一位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工作的曾姓女黨工,當天她曾在黨部內觀看電視,她問陳哲:「你有時候出去抗議,會不會害怕就回不去了?」。那兩天全台灣各大媒體都在場記錄那件事。

上為個人將對四月二日蘋果日報報導製圖說明。照片中間白色是閃電代表現場衝突緊張狀況,閃電的兩邊一邊是陳哲三人,另一邊就是中華統一促進黨與竹聯幫。

「拒統陣線」召集人及「台獨論述與策略」論壇主持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蘋果日報 20100402) 

01 5月 2018

主張「理性社會主義」的「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連續四年參加五一勞動節大遊行

個人主張西歐與北歐式的「理性社會主義」。社會福利最完善的北歐,恰巧也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國家,這符合個人的想法:社會主義提高人的道德。但在今日人員、資本、技術等在國際上容易自由流通的國際競爭環境下,社會主義者必須審度時勢量力而為,這就是個人講的「理性社會主義」。

在國民黨統治時代,台灣的狀況遠低於此應有的狀況。國民黨在台灣建立的社會個人稱之為「階級社會」,即黨政黑金位居財富分配階級金字塔的最頂端,軍公教在第二層,勞工農漁則是金字塔的最底層。在國民黨馬英九政權聯共賣台時代,台灣還出現新的「買辦階級」,就是幫助中共侵略台灣政權的掮客壟斷一些新的經濟利益,香港就是前例,對台灣而言這將是「台灣階級社會的二波」。

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執政起,因為國民黨共賣台與民主退步,台灣社運新啟動。社運大致分統獨政治類與無關政治的社運類兩類,個人的社團基本屬於獨派,我們幾乎是獨派中「唯一」介入勞團工運的團體;這也顯示台灣一般的獨派策略與社會主義觀念不足。在後者領域個人以「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為旗幟,初期意圖是揭穿 1945 以來「國民黨在台灣建立的階級社會」事實。從 2010 2013 年我們的團體參加每一年的五一勞動節大遊行,此外還參加一些其他活動。2014 年「318 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社會板塊已移動,社會主義左派已翻過山頭,個人就不再組團參加五一遊行。

2016 年民進黨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個人認為已做幾事:年金改革、長照2.0、打房(以都更與社會住宅為掩飾)、林全的租稅改革等。國民黨馬英九時我們的團體參加每一年的五一勞動節大遊行。台灣過去 10 年台灣國民生產毛額(GDP)漲 28%,受僱勞工經常性薪資僅成長 8%,民進黨也在努力做給勞工加薪的事。

今天五一勞動,節記錄一下我們「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自 2010 年到 2013 年之間參加的一些社運活動,其中主要是每年的五一勞動節大遊行。

「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召集人陳立民(陳哲) 20180501
上為 2010 年五一勞動節大遊行時,陳立民(陳哲)與「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戰友舉「國民黨在台灣建立的階級社會」、「階級社會金字塔頂端是黨政高層黑金特權,次層為軍公教或黨政軍,底層為勞工庶民大眾。」、「ECFA 買辦階級是階級社會第二波」等看板。三位小姐從左到右是 Nancy, Joy and Irene。圖片中陳哲為後排左側低頭尋找適當看板者,後排右側為監視我們的便衣警察。
(照片攝於   20100501
上為 2010 年五一勞動節大遊行,「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陳立民(陳哲)戰友在總統府前景福門高舉「國民黨在台灣建立的是金字塔形的階級社會」、「金字塔頂端是黨政高層黑金特權,次層為軍公教或黨政軍,底層為勞工庶民大眾。」與「ECFA 買辦階級是階級社會第二波」三看板。此照片右角見「AFP」,所以這張是「法新社」拍攝且發佈到全世界的照片,BBC 也有發佈這張照片。

上為 2010 年五一勞動節大遊行終點集會處,因為距離行政院兩百公尺且批評政黨不明,陳立民(陳哲)懷疑遊行主辦單位「玩假的」,遂舉「國民黨在台灣建立的是金字塔型的階級社會,金字塔頂端是黨政高層黑金特權,次層為軍公教或黨政軍,底層為勞工庶民大眾。」與「ECFA 買辦階級是階級社會第二波」二看板,在主辦單位下戰車下將矛頭指向國民黨。就是畫面中這個動作,陳哲也未說話,幾分鐘後陳哲還是被主辦單位與警察趕走。台灣工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被國民黨滲透得很嚴重,這些人「假藉工運幫勞工洩憤,實際幫國民黨洩洪」。(照片攝於   20100501

上為隔年 2011 年五一勞動節時,陳立民(陳哲)與「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戰友參加勞工大遊行畫面。陳哲高舉「反國民黨階級社會」大幅帶隊。陳哲宣傳的重點為「國民黨在台灣建立的是金字塔形的階級社會」,這個金字塔的頂端是黨政高層黑金特權,次層為軍公教或黨政軍,底層為勞工庶民大眾。此外,當時個人反 ECFA,從社會階級的觀點來看,是因為 ECFA 還會帶來新的買辦階級,在國民黨建立的階級之外成為台灣階級社會的第二波。

2008 年至 2016 年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是台灣最危險的時代,個人組織「網友行動平台」、「人權陣線」與「拒統陣線」等社團與國民黨進行街頭抗爭。
在社會正義方面,個人當時的主題有二,一是退休金不公,二是居住正義。上方照片是 2011 年在一次居住正義抗議時個人在地寶門口抗議照。以居住正義為主題,批有錢人炒樓,榮民眷村改建等於是送第二間房子給他們,下民則買不起房子。個人主張住房應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不能當作商品,不能炒房。
其他照片待續。

其他照片待續。

「反國民黨階級社會聯盟」召集人陳立民(陳哲)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