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月 2008

★ 選舉定律 ★

★ 選舉的定律在台灣不會例外 ★
★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選舉決戰點的決定不是由政黨文宣技術、廣告傳播能力決定的,也不是任何一黨所能片面決定,而是「有客觀標準的」,就是應決戰於政黨劃線。

政治問題沒有固定的形式,而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升格為政治問題,在進步民主國家是經濟發展與財富分配的問題以英美德法為代表,這是他們的政黨理念或意識形態,在台灣是統獨,這是台灣的理念或意識型態。統獨是社會問題,又因為它是最重要的社會問題,所以變成了政治問題。

政治問題的性質是它先於所有其他問題,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只問立場 不問是非」,任一政黨都將政黨理念或意識型態列為優先於任何其他問題,用馬克思的說法就是主要矛盾先於次要矛盾。
只有最重大的社會問題才有那麼大的力量,讓社會集結在兩個陣營下,劃分政黨的那一條線就是這個社會所碰到之社會發展關鍵的、必須處理的問題,就是這社會的政治問題。

個人認為的選舉一項定律是「選舉應決戰於政黨劃線」。美國決戰於他們最重要的、發展的關鍵問題經濟,我們亦決戰於政黨劃線。

選舉的另一項定律可能是,選勝最後執行的一定是意識型態。國民黨文宣是拼經濟,於是有些選民幻想,選後執行的是拼經濟。但這不符選舉定律,定律是選舉後執行的是選勝黨的意識形態。如果國民黨執政,就是朝統一的方向前進,拼經濟對他們說不是重要的事,即使拼經濟也只是為促進統一。

國民黨的目的是統一,經濟只是達到目的的工具或手段之一。工具為目的服務,任一工具都可以拋棄,因為達到目標的工具有很多種,但目的是重要的。

選民在投票前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可能是:兩黨的主要區別在哪裡?然後按此投票。

陳哲 重點重複:「選舉定律」「國民黨在台灣建立的是階級社會」「國民黨使台灣人變得貪婪」「統一傷害人權自由民主」「選舉最後決戰點的決定有客觀標準」「選舉應決戰於政黨劃線」「選舉決戰場應為政黨劃線」「國民黨使台灣成為雙重標準的社會」「選舉搶主軸」 「民眾的雙重標準來自國民黨」 「社會的雙重標準來自統派媒體」「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總統」「雙重標準來自統派媒體」「終極統一是道德病態」「主張統一是道德病態」「統派媒體控制認知環境」「九二共識包裝一中原則」「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總統」「統獨是道德議題」「國民黨的貪污腐敗是結構性的 制度化的與傳統的」「陳哲部落格」「台灣民主每日退一步」「國民黨建立的是階級社會」「黑道的背後是國民黨」「多數變極權 人民變奴隸」「人民權利被剝奪 陳哲」「民主是人民安全的保障 陳哲」「集會遊行是人民自衛 陳哲」「集會遊行是人民的自衛權」「人民自衛 陳哲」「馬流感 陳哲」「民主是政治的安全閥 陳哲」「人民的危險來自人民的總統」「掌權者是殘忍的 陳哲」「權力是可怕的 陳哲」「政治是砍人頭的事 陳哲」「掌權者是可怕的 陳哲」「權力是可怕的 陳哲」「政治是砍人頭的事 陳哲」「民主是人民安全的保障 陳哲」「人民的敵人就是人民的總統」「今日若不圍城 明日將被屠城」「蔣介石賣鴉片 馬英九開賭場」「統派媒體控制認知環境」「西德當年不願統一」

(關於本主題更詳細說明請參閱本部落格文章分類「選舉搶主軸」「選舉定律」中另一篇《選舉決戰場的決定有客觀標準》)

28 2月 2008

★馬英九市長「兩岸一中共同市場」就是實質統一★從事實統一邁向法理統一★馬英九市長「三不原則」改變台灣主權獨立現狀★中國政策將從反獨升級為促統★

【轉貼】


★ 謝:一中市場 就是法理統一 ★
2008/02/28自由時報
〔記者李欣芳、王貝林、彭顯鈞/台北報導〕


國民黨馬蕭配積極推銷兩岸共同市場,民進黨中常會昨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就「兩岸一中共同市場」議題作報告,代理黨主席謝長廷裁示,民進黨堅決反對兩岸一中市場!
謝長廷並在長昌「青商之友會後援會」及「全國律師界後援會」成立大會中表示,若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馬英九當選,中國對台灣的態度就會從「反獨」再回到「促統」。一旦馬實施一中市場,兩岸更會變為「事實統一」,最後國民黨再以立法院絕對多數修憲,更會從「事實統一」變為「法理統一」!

台灣將香港化 產業空洞化
謝長廷強調,因為民進黨存在,「中華民國」變成中國的次要敵人,才一直到現在沒被消滅;馬說返聯公投案未遭中國反對,那也是因為有民進黨的入聯案!
陳明通昨在民進黨中常會報告時,強調兩岸一中共同市場就是要台灣放棄經濟自主性,進而掏空經濟基礎、拖垮社會基礎,實施兩岸一中共同市場的結果,會讓「台灣淪陷、幸福不見」。
謝長廷表示,兩岸共同市場就是一中市場,就是事實統一、法理統一,也就是所謂的以商促統,透過「經濟一中」達成「政治一中」,將讓台灣不僅走向香港化,更在磁吸效應下,加速台灣產業空洞化。

平均薪資減少 失業率提高
謝長廷強調,中常會討論的結果,認為實施兩岸一中市場對台灣各行各業打擊很大,兩岸共同市場再加上承認中國學歷,就是一中經濟,將造成台灣失業率增加、平均薪資減少。
陳明通的報告指出,馬蕭配標榜視為台灣經濟發展解藥的兩岸共同市場,卻已成為一場謊言,面對國人的普遍質疑,蕭萬長還編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內涵,不包括人員自由流動,甚至馬英九也重新詮釋兩岸共同市場的內涵,認為「絕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絕不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問題是馬蕭能守得住嗎?
陳明通認為,如果馬蕭當選正副總統,未來四年內,兩岸一中共同市場會成為兩岸的政治與經濟事實,從此台灣也將淪陷為中國的一個政治與經濟特區,對台灣的傷害立即而明顯,兩岸一中共同市場絕對是災難的開始。
謝長廷說,所謂兩岸共同市場,就是要開放區域內的商品與服務貿易自由化,到時候農業、勞工、服務業等都必須被迫對中國全面開放,馬卻說「絕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絕不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謝長廷認為,馬說要將台灣失業率降到三%以下,但保守估計,實施一中市場每一年齡層開放十萬名中國勞工來台,會讓台灣失業率提高到十%以上,平均薪資少了一千元以上,台灣的傳統產業加速空洞化,快速擴大貧富差距,台灣的弱勢階層更加弱勢。

一中市場主張 馬撇清否認
對於謝長廷質疑一中市場就是法理統一,馬在媒體詢問時澄清,一中市場不是馬蕭的主張,他主張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但絕對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第一場辯論會上也說過,八百廿三項大陸農產品管制清單,他當選後也不會開放。
馬英九昨晚說,「一中市場根本不是我們的主張」,他和蕭萬長會堅持台灣主體性,以振興台灣經濟為目標,相關的主張根本沒有法理統一的問題。

【陳哲整理】
同日(228)聯合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三報對此隻字未提,謝長廷當天也沒有去青商會與律師後援會。
★馬英九「兩岸一中共同市場」就是實質統一★一中市場是事實統一★從事實統一到法理統一★從經濟一中到政治一中到法律一中★以商促統★以經促統★失業率提高到10%以上★平均薪資減少1000元以上★
★馬市長「三不原則」否認台灣獨立現狀★台灣現狀是主權獨立與實質獨立★馬英九不獨是改變台灣實質獨立現狀★中國政策將從反獨升級為促統★

26 2月 2008

★ 總統大選pk 公民提問 題目有問題 錯失社會發展關鍵問題 ★

★ 主帥辯論 降低社會成本 ★ 總統大選pk 降低社會成本 ★ 選舉搶主軸 ★ 選舉決戰場的決定有客觀標準 ★

★ 「拒統陣線」召集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

總統候選人直接辯論可去除候選人偽裝、減少社會不必要衝突、降低社會成本,此次九分鐘的直接交鋒無法滿足選民。受到更多批評的是其他一四一分鐘的公民提問。批評包括此部份的適當性、過高門檻、事先告知題目變成演講賽與部份提問人有立場、太少國家認同議題等,此處僅就最後一項提出己見。

在公民提問的20個問題中只有四題,即外交、三通、教育孩子我是誰與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四題屬於一般所說的國家認同問題或政治問題。個人認為,這使得這場辯論錯過了當前台灣社會發展關鍵問題。

國民黨總是宣傳美國選舉重經濟議題。其實,美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主要議題。例如在獨立階段,獨立或繼續作英國屬地是當時北美十三州社會主要思考的問題;在南北戰爭階段,黑奴制的存廢是當時社會最大的衝突;直到這些大問題解決之後,美國社會才大部份時間以經濟的發展與分配問題為主要問題。

國民黨又宣傳現在經濟不好,所以解決經濟問題優先。民進黨在經濟方面表現如何可以討論。但即使經濟不好,也未必經濟優先。否則如何解釋美國在生活困苦的殖民地時代與黑奴時代,大眾公認的主要問題不是經濟?反而在今日經濟富裕的時代爭論經濟議題?所以,應該先解決的是社會當前關鍵問題。

這類社會問題沒有固定的形式?筆者認為,每一個時代當時發展的關鍵問題就是它的政治議題或政治問題,或社會發展關鍵問題升級為政治議題。

政治問題或社會關鍵問題有無客觀的識別標誌?筆者認為,因為政治議題擁有最大的社會動員力量,此力量使整個社會集結在兩大陣營下,所以,可能政治問題就是區分社會兩大陣營的那一條線,例如英國「工黨vs.保守黨」、德國「社民黨vs.基民黨」、美國「民主黨vs.共和黨」等,都是以對於經濟的生產與分配態度劃線。

國民黨說,西歐北美國家的選舉總是決戰於經濟,事實上他們是決戰於政黨劃線,因為他們知道,政黨以理念結合,最後勝選政黨最優先執行的一定是黨的終極目標或意識型態。

將這些標準應用到台灣,因為台灣的政黨劃線是統獨議題,所以當前台灣社會的發展關鍵是決定對於統獨的態度,也因此選舉的決戰場應該是政黨的統獨立場。

如果不先解決發展關鍵問題,會有什麼後果?如果當時的北美十三州認為拼經濟先於爭取獨立的話,最後會變成拼殖民地的經濟與為英國拼經濟。同樣,國民黨經濟藍圖的問題是分不清拼台灣特區經濟?還是拼台灣經濟?

這次公民提問中百分之80%的題目不是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何以如此?辯論主辦單位對於政治與選舉的知識不足?被國民黨綁架?被國民黨誤導?配合國民黨演出?甚至設局?都啟人疑竇。

縱觀整場選戰,國民黨就是在誤導台灣民眾當前社會的關鍵問題。

★ 總統大選候選人辯論 公民提問 錯失社會發展關鍵問題 ★ 主帥辯論 降低社會成本 ★ 總統大選pk 降低社會成本 ★ 選舉決戰場的決定有客觀標準 ★ 選舉搶主軸 ★

22 2月 2008

★2008總統大選候選人電視辯論★主帥辯論 低社會成本★

★ 總統大選pk 公民提問 題目有問題 錯失社會發展關鍵問題 ★
★ 主帥辯論 降低社會成本 ★ 總統大選pk 降低社會成本 ★ 選舉搶主軸 ★ 選舉決戰場的決定有客觀標準 ★
★ 陳立民(陳哲) ★
總統候選人直接辯論可去除候選人偽裝、減少社會不必要衝突、降低社會成本,此次九分鐘的直接交鋒無法滿足選民。受到更多批評的是其他一四一分鐘的公民提問。批評包括此部份的適當性、過高門檻、事先告知題目變成演講賽與部份提問人有立場、太少國家認同議題等,此處僅就最後一項提出己見。在公民提問的20個問題中只有四題,即外交、三通、教育孩子我是誰與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四題屬於一般所說的國家認同問題或政治問題。個人認為,這使得這場辯論錯過了當前台灣社會發展關鍵問題。國民黨總是宣傳美國選舉重經濟議題。其實,美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主要議題。例如在獨立階段,獨立或繼續作英國屬地是當時北美十三州社會主要思考的問題;在南北戰爭階段,黑奴制的存廢是當時社會最大的衝突;直到這些大問題解決之後,美國社會才大部份時間以經濟的發展與分配問題為主要問題。國民黨又宣傳現在經濟不好,所以解決經濟問題優先。民進黨在經濟方面表現如何可以討論。但即使經濟不好,也未必經濟優先。否則如何解釋美國在生活困苦的殖民地時代與黑奴時代,大眾公認的主要問題不是經濟?反而在今日經濟富裕的時代爭論經濟議題?所以,應該先解決的是社會當前關鍵問題。這類社會問題沒有固定的形式?筆者認為,每一個時代當時發展的關鍵問題就是它的政治議題或政治問題,或社會發展關鍵問題升級為政治議題。政治問題或社會關鍵問題有無客觀的識別標誌?筆者認為,因為政治議題擁有最大的社會動員力量,此力量使整個社會集結在兩大陣營下,所以,可能政治問題就是區分社會兩大陣營的那一條線,例如英國「工黨vs.保守黨」、德國「社民黨vs.基民黨」、美國「民主黨vs.共和黨」等,都是以對於經濟的生產與分配態度劃線。國民黨說,西歐北美國家的選舉總是決戰於經濟,事實上他們是決戰於政黨劃線,因為他們知道,政黨以理念結合,最後勝選政黨最優先執行的一定是黨的終極目標或意識型態。將這些標準應用到台灣,因為台灣的政黨劃線是統獨議題,所以當前台灣社會的發展關鍵是決定對於統獨的態度,也因此選舉的決戰場應該是政黨的統獨立場。如果不先解決發展關鍵問題,會有什麼後果?如果當時的北美十三州認為拼經濟先於爭取獨立的話,最後會變成拼殖民地的經濟與為英國拼經濟。同樣,國民黨經濟藍圖的問題是分不清拼台灣特區經濟?還是拼台灣經濟?這次公民提問中百分之80%的題目不是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何以如此?辯論主辦單位對於政治與選舉的知識不足?被國民黨綁架?被國民黨誤導?配合國民黨演出?甚至設局?都啟人疑竇。縱觀整場選戰,國民黨就是在誤導台灣民眾當前社會的關鍵問題。
【附錄】
大約自2008/1/21日起再度炒熱的2008總統候選人辯論,可能是個人掀起的。個人當時以本部落格《主帥辯論 降低社會成本》一文說服一些媒體人,1/21日三立大話新聞重提此事並計算馬已經拖延的時日,1/22民視頭家來開講跟進,1/23謝長廷競選總部再提此事,最後馬英九擋不住接受。不過馬英九現在還是拖延61所大學邀請的候選人辯論。關於「總統大選pk 降低社會成本」、「謝馬pk大賽」、「馬謝pk大賽」、「主帥辯論 降低社會成本」等請參閱左側《主帥辯論降低社會成本》,並閱讀該網頁下半部該文。陳哲。


【轉貼】
台灣智庫民調 電視辯論表現較多看好謝
〔2008/2/21中央社〕

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即將於二十四日登場,台灣智庫今天發佈民調顯示,四成三受訪民眾預期謝長廷會有較好表現,認為馬英九會有較佳的表現則有一成七。然而,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候選人的電視辯論表現不會影響自己支持意向。
台灣智庫今天發布「綠卡、政績比較與入返聯公投」民意調查結果。對於即將舉辦的總統候選人辯論,百分之四十三點三民眾預期謝長廷會表現的比較好,僅百分之十六點七民眾認為馬英九會有較佳的表現。然而,不管兩位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表現如何,百分之六十三點三的民眾認為,這不影響自己支持對象,僅百分之二十八點二民眾認為候選人電視辯論表現會影響支持對象。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徐永明分析,一般民眾對於謝長廷電視辯論表現的期望值很高,若屆時謝長廷表現不如預期,恐怕影響謝長廷選情。台北市議員徐佳青則從政黨傾向交叉分析指出,泛綠支持者會因電視辯論表現改變支持意向的比率高於藍營,顯示藍營支持者心中早有定見;過去幾年她在地方選舉時也發現,綠營支持者對候選人的要求遠高於藍營支持者,綠營若認為候選人表現不佳,通常選擇棄權不投或投給對手,藍營則比較忠貞。
在電視辯論上,馬英九的策略是減少失色,謝長廷則要思考如何得分。民調比較馬英九及謝長廷北高市長任內治理淡水河及愛河的政績,百分之五十五點二受訪者認為愛河治理成效明顯,僅百分之六點四民眾肯定淡水河治理成效。另外在不提示選項情況下,請受訪者列舉謝長廷市政成績,百分之四十民眾舉列整治愛河、百分之十七點五民眾回答高雄捷運、百分之九點七民眾回答都市景觀改善、百分之四點七民眾回答弊案叢生。
若請受訪者列舉馬英九政績,百分之四十六點三民眾回答不知道,百分之二十七點二回答沒有印象深刻的,百分之九點六民眾回答台北捷運規劃,百分之二點八民眾回答整治淡水河。從整體來看,百分之三十三點七民眾肯定謝長廷高雄市長任內政績表現,百分之二十九點二民眾肯定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政績。
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針對受訪者年齡層交叉分析指出,當被詢及馬謝兩人誰政績比較好時,在20至29歲這塊年輕族群,高達百分之四十五的人認為馬英九政績比較好,與整體評估差距甚遠。羅致政認為,從民調分析,謝長廷應對年輕族群好好宣傳政績。
另外,由於高達百分之四十一點四的年輕人認為候選人電視辯論將會影響支持對象,他建議謝長廷好好準備電視辯論,或許有可能改變年輕人的支持意向。
這份民調由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在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期間進行,完成數為一千零八十八人,以全國住宅電話為抽樣架構,以系統抽樣加末尾兩碼隨機方式抽樣,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正負百分之三。

05 2月 2008

★ 顧台灣 拼經濟 ★

★ 顧台灣 拼經濟 ★
★ 
「拒統陣線」召集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

中國國民黨宣傳台灣的問題在經濟,但這個黨會為台灣拼經濟嗎?如果將台灣比作一棟房子,拼經濟可說是整修裝潢這棟房子。但是,台灣與一般正常的國家不同,中國號稱對台灣擁有主權,爭奪台灣這棟房子的產權。明顯地,當一棟房子的所有權遭受挑戰時,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最後花費財力精神整理的漂亮房子可能變成別人的。一個引導社會忽視房子產權的人,是否別有用心?

蔣經國先生確曾有過一些經濟建設,但他是建設台灣為復興基地,他是為統一,不是為台灣人民。今日中國國民黨馬英九先生在對黨內的講話中說「連結台灣,才有中國」,也就是為了達成中國統一的目的,需要利用台灣;中國是目的,台灣是達到此目的的工具。如果馬先生當選總統,他會為了統一的順利進行而拼經濟,縱使他的能力可疑;但是當台灣主體意識威脅到他的目標時,他必然不惜犧牲台灣的一切,包括經濟民生,以保住他終極統一的目標。一個心不在台灣的人,一個只把台灣當作工具利用的人,會為台灣拼經濟嗎?

台灣國家主權或房屋所有權的維護仰賴國際奧援。世界大國趨向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公投結果台灣的全民意志是反入聯,各國政府將樂於把背轉向台灣,台灣將孤立無援。馬英九先生,一個用盡各種手段杯葛消滅公投、欲陷台灣於萬劫不復處境的人,有可能為台灣做什麼嗎?
立院選後,制衡機制盡失,民主制度名存實亡,台灣房屋的樑柱將傾。台灣民主制度的嚴重缺點已清楚暴露,此時理應立即進行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討論與承諾,例如可採取德國式的政黨票制。但是在選後馬英九先生對民主制度的十餘次發言中,卻始終否認制度的問題。其次在制度上,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一個初級民主制度也可能倒退回專制,例如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建立的第一個民主制度威瑪共和,就是因為制度不健全,被當時有拼經濟勤政愛民形象的希特勒合法民主取得政權,再逐漸合法立法做掉民主恢復獨裁威權。在民主制度下,公僕變獨裁,頭家人民變奴隸,主客易位。在今天台灣民主制度存亡的關鍵時刻,再讓一個一路反民主的人掌握行政權,台灣社會是否災難可期?

馬英九先生沒有誠意面對台灣房屋產權受威脅的事實,妄圖阻斷所有的國際仲裁與支援,又不救大廈於將傾。這樣一個不正視台灣真正問題的人,心中可有台灣?有可能為台灣人民拼經濟嗎?還是,守護台灣的民進黨才會為台灣拼經濟?


「拒統陣線」召集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