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月 2008

★ 總統大選pk 公民提問 題目有問題 錯失社會發展關鍵問題 ★

★ 主帥辯論 降低社會成本 ★ 總統大選pk 降低社會成本 ★ 選舉搶主軸 ★ 選舉決戰場的決定有客觀標準 ★

★ 「拒統陣線」召集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

總統候選人直接辯論可去除候選人偽裝、減少社會不必要衝突、降低社會成本,此次九分鐘的直接交鋒無法滿足選民。受到更多批評的是其他一四一分鐘的公民提問。批評包括此部份的適當性、過高門檻、事先告知題目變成演講賽與部份提問人有立場、太少國家認同議題等,此處僅就最後一項提出己見。

在公民提問的20個問題中只有四題,即外交、三通、教育孩子我是誰與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四題屬於一般所說的國家認同問題或政治問題。個人認為,這使得這場辯論錯過了當前台灣社會發展關鍵問題。

國民黨總是宣傳美國選舉重經濟議題。其實,美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主要議題。例如在獨立階段,獨立或繼續作英國屬地是當時北美十三州社會主要思考的問題;在南北戰爭階段,黑奴制的存廢是當時社會最大的衝突;直到這些大問題解決之後,美國社會才大部份時間以經濟的發展與分配問題為主要問題。

國民黨又宣傳現在經濟不好,所以解決經濟問題優先。民進黨在經濟方面表現如何可以討論。但即使經濟不好,也未必經濟優先。否則如何解釋美國在生活困苦的殖民地時代與黑奴時代,大眾公認的主要問題不是經濟?反而在今日經濟富裕的時代爭論經濟議題?所以,應該先解決的是社會當前關鍵問題。

這類社會問題沒有固定的形式?筆者認為,每一個時代當時發展的關鍵問題就是它的政治議題或政治問題,或社會發展關鍵問題升級為政治議題。

政治問題或社會關鍵問題有無客觀的識別標誌?筆者認為,因為政治議題擁有最大的社會動員力量,此力量使整個社會集結在兩大陣營下,所以,可能政治問題就是區分社會兩大陣營的那一條線,例如英國「工黨vs.保守黨」、德國「社民黨vs.基民黨」、美國「民主黨vs.共和黨」等,都是以對於經濟的生產與分配態度劃線。

國民黨說,西歐北美國家的選舉總是決戰於經濟,事實上他們是決戰於政黨劃線,因為他們知道,政黨以理念結合,最後勝選政黨最優先執行的一定是黨的終極目標或意識型態。

將這些標準應用到台灣,因為台灣的政黨劃線是統獨議題,所以當前台灣社會的發展關鍵是決定對於統獨的態度,也因此選舉的決戰場應該是政黨的統獨立場。

如果不先解決發展關鍵問題,會有什麼後果?如果當時的北美十三州認為拼經濟先於爭取獨立的話,最後會變成拼殖民地的經濟與為英國拼經濟。同樣,國民黨經濟藍圖的問題是分不清拼台灣特區經濟?還是拼台灣經濟?

這次公民提問中百分之80%的題目不是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何以如此?辯論主辦單位對於政治與選舉的知識不足?被國民黨綁架?被國民黨誤導?配合國民黨演出?甚至設局?都啟人疑竇。

縱觀整場選戰,國民黨就是在誤導台灣民眾當前社會的關鍵問題。

★ 總統大選候選人辯論 公民提問 錯失社會發展關鍵問題 ★ 主帥辯論 降低社會成本 ★ 總統大選pk 降低社會成本 ★ 選舉決戰場的決定有客觀標準 ★ 選舉搶主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